全域旅游专题(八) | 全域旅游新时代下,提升核心载体吸引力势在必行!
来源:
|
作者:laiyelvyou
|
发布时间: 2017-11-27
|
2444 次浏览
|
分享到:
伴随着我国旅游形式过渡到休闲旅游、体验消费,全域旅游迎来了发展的热潮,又受到国家高度重视,上升为发展战略,从社会层面、市场层面、政策层面,全域旅游都势不可挡。
伴随着我国旅游形式过渡到休闲旅游、体验消费,全域旅游迎来了发展的热潮,又受到国家高度重视,上升为发展战略,从社会层面、市场层面、政策层面,全域旅游都势不可挡。
目前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旅游景区越来越多的同时也出现了同质化的现象,旅游景区容易因为数量的增加出现主题与景区资源特色不符,与市场需求不符,导致市场发生混乱;现阶段旅游市场存在设施不足、选址不合理、开发过度、产品类型单一、景观布局不合理、公共环境保护差等多种问题;表演性的活动没有吸引力,利益目的性强而缺少互动性;门票制管理模式使得景区收益形式单一,门票为主的收入慢慢不适应市场发展,与人力成本、建设成本不成正比。诸多问题都是全域旅游发展的前车之鉴,要创新体制机制发展,抓住旅游区的建设要点,让全域旅游全面焕发生机。
全域旅游整体提升
从空间来说,全域旅游是要改变以景区为主要架构的旅游空间经济系统,构建起以景区、度假区、休闲区、旅游购物区、旅游露营地、旅游功能小镇、旅游风景道等不同旅游功能区为架构的旅游目的地空间系统,推动我国旅游空间域从景区为重心向旅游目的地为核心转型;从产业来说全域旅游要改变以单一旅游形态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构建起以旅游为平台的复合型产业结构,推动我国旅游产业域由“小旅游”向“大旅游”转型;从要素来说,全域旅游是要改变以旅游资源单一要素为核心的旅游开发模式,构建起旅游与资本、旅游与技术、旅游与居民生活、旅游与城镇化发展、旅游与城市功能完善的旅游开发模式,推动我国旅游要素域由旅游资源开发向旅游环境建设转型;从管理来说,全域旅游是要改变以部门为核心的行业管理体系,构建起以旅游领域为核心的社会管理体系,推动我国旅游的行业管理向社会管理转变。
旅游区的提升
做好全域旅游,关键是抓住全域旅游的核心载体——旅游区的规划建设。旅游区是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的空间区域,是全域旅游的重要抓手。旅游区的规划需要打破同质性格局,展现出全域旅游的魅力,创新规划景观、游线、交通、服务设施、管理体系、空间结构等,由分部规划转变为多规合一,整合资源,统筹规划。
旅游区的构建要有核心吸引力作为支撑,完善旅游要素配置,提升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最后落实多规合一的保障体系。
旅游区首先应确定主题意境,也就是旅游区的类型、风格。主题的确定需要根据地形地貌的特点,以及区域内的资源、环境,在能充分利用资源的同时创新发展模式,避免主题雷同、与市场需求不符等问题。全域旅游是推动区域社会经济的一种发展模式和方式,是社会生活的需要,主题的确定关系区域经济结构的改变,让旅游成为带动地区的途径,主题就要综合区域发展现状与未来的前景考虑。如乡村旅游的全域发展,应深度挖掘本土文化,凝练主题,形成吸引核,作为旅游区提升的突破口,也增强吸引力使旅游区更上一层楼,保留乡村建筑的原有肌理,保护原有村落的格局形式,形成传统历史文化,调动村民积极性,主动、定期举办幸存民俗文化、艺术节等;创新农业产业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养新型农业的经营主体,衍生休闲农业、田园风光等多样性产业体系,从三农角度发展全域旅游,带动乡村经济。
全域旅游中旅游区的空间结构提升要立足于休闲度假时代的需求考虑。全域旅游弱化区域范围的限定,因此空间结构的规划要具有延伸性、可塑性,逐步扩大旅游区的范围,达到区域面式发展。要准确分析与之相邻区域的影响因素与开发强度,摆脱依赖性,规避发展风险,适度发挥优势,做到与周边区域协调发展,共同进步;要实现旅游资源要素的“全域空间”整合,整合资源打响品牌,通过道路、城镇、乡村、景区、度假区的梳理与串联,区域旅游资源的生态价值与人文价值在全域旅游得到释放,构建全域空间网络新结构;
旅游区的游憩方式设计是旅游区策划的主题内容,也是收入模式设计、管理模式设计、营销模式设计的基础,对旅游区的核心竞争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方式的感受主要通过味觉、嗅觉、触觉、听觉、视觉等实现的,游憩的主要形式由栈道、步桥、桥道、索道,游憩方式的创新在主题确定的前提下,主要通过尤其节奏、游憩方式的创新来实现。
游憩节奏主要体现在游览路线上,游览路线必须要有鲜明的阶段性与空间序列变化的节奏感,每15分钟设置一个小高潮,每一小时设置一个休憩节点,全程休憩要跌宕起伏,由此实现景区游憩的完美体验感。
游憩方式的设计要避免平面化,利用地形的特点,塑造立体化、层次感强的游憩方式,通过不同材质、不同形式的变化,打造全方位的游憩体验,达到游憩吸引的目的,让游客没有疲惫感,更多趣味。
旅游区的游线设计与休憩方式设计紧密相连,优秀的游线设计体现游憩的舒适性,带给游客良好的游览感受与游憩体验。从一定程度上讲,旅游区主要有别具一格的旅游项目与合理的游线构成,游线应串联起核心景点,并且具有灵活性、多选择性,从游客的习惯与喜好出发,做好回头路的设计。
游线设计中,首先应对场地形态、景观视线、核心景区分布等做深入分析,其次要让游客能长时间停留,丰富游客的体验,游览节点特色化设计,使得游客能以不同方式、多重角度体验旅游区,最后站在与游憩方式相辅相成发展方式进行设计考虑。
旅游区内的交通设计是游憩方式的一项内容,同时要适应自驾游的旅游方式,除了传统步行道、车行道设计外,还要考虑自行车道、赛道、自驾车道的设计,满足更多旅游人群的需求,形成独特旅游体验。旅游区内交通设计要立足于游乐化、本土化、生态化,增加具有趣味性的生态交通方式,同步现代化旅游设计。
还要在普通的交通道路上加入全域旅游的打造手段,如通过生态改造、公共工程旅游化营造,转变为融合交通、观光、旅游体验、休闲度假、运动养生等多种产业要素与主题的体验道,实现旅游区的业态整合、景区整合、度假区整合以及乡村整合,用道路串联起旅游产品,形成全域旅游的升级体验。
景观设计是游客最直观的感受点,是旅游区主题落地的途径,也是游线设计的前提条件,因此全域旅游的景观提升至关重要。不同类型的旅游区有不同的景观设计要求。如观赏性旅游区中景观设计主要依托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历史文化景观、历史风貌展示,旅游区内其他建筑物、道路结构、休憩节点、交通工具等的设计都要以此为基础,与之协调搭配,形成统一的旅游区氛围,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和谐;休闲型旅游区的景观设计要求以舒适宜人的自然环境为基础,以便于开展休闲活动,因此景观设计要人性化,要有良好的生态基础适合人在其中系列活动,还要能更便捷的服务于活动中或活动后的休憩;若旅游区内多为人工建造,如一些文化景区,则景观设计要以人工建造物为核心吸引物展开设计,要塑造独特的人造景观。因此不同的景观设计要依据旅游区的主题发展因地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