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专题页
解读篇
体育旅游的概念
体育旅游是人们以参与和观看体育运动为目的,或以以体育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对体育旅游概念比较集中的是从广义和狭义作解释。从广义上讲,体育旅游是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的各种身体娱乐、身体锻炼、体育竞赛、体育康复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与旅游地、体育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的关系的总和。从狭义上讲,体育旅游可理解为,为了满足和适应旅游者的各种体育需求,借助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并充分发挥其诸种功能,市旅游者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从而达到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丰富社会文化活动的目的的一种活动。
体育旅游市场细分表
hvr-big
体育旅游细分市场

细分市场产品

休闲体育旅游

钓鱼、登山、冲浪、骑马、打高尔夫球、跳舞等。

健身体育旅游

打保龄球、网球、台球、羽毛球、健美、溜冰、潜水等。

体育观光旅游

观看奥运会、亚运会、世界杯、NBA、其他大型球赛、其他大型运动会旅游等。

刺激体育旅游

探险旅游、海底旅游、沙漠旅游、狩猎旅游、激流旅游、攀岩旅游、高山探险、

森林探险、秘境探险等。

竞技体育旅游

帆船、滑雪、射箭、滑翔伞等

其他

参加各种体育赛事旅游、武术旅游、徒步旅游、热气球类邀请赛旅游、冰雕雪

橇旅游、沙漠汽车拉力赛旅游等

hvr-big

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体育旅游资源是体育旅游活动的客体,市旅游业的基础,它的种类、数量、质量、组合状况、地区分布、历史和现状等,往往决定的旅游吸引程度和吸引对象范围、体育旅游活动内容和方式以及旅游业的发展规模。

      开发体育旅游资源的目的就是在于利用旅游资源为人类服务,即应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品优势,不能为了保护而将资源搁置起来,有效的保护不是有限的保护,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应互为因果,关键是提高规划的科学恶性和前瞻性。严格的保护,合理的开发,可是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可利用的生命周期更长,达到永续利用,同时合理的利用也可对资源起到保护作用。所为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指人们为了发挥、改善和提高体育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从事开拓和建设活动。一是改变体育旅游资源的可进入性,对于尚未被利用的资源变成能为体育旅游者所用:二是已被利用的资源在其广度和深度上得到加强。

      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般分为单项开发和多项开发。单项开发较少,一般为初期开发或特殊项目,如极限探险等个别体育旅游资源。由于体育旅游资源是与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相互关联的,因此开发一般是多项综合性开发。另外开发与利用过程中还涉及资源布局、城市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因此,体育旅游的开发与利用并非局限于资源本身,还包括在选定好旅游资源的基础上,为开拓这些旅游资源而对与之有关的接待条件进行开发和建设,以便形成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环境和接待空间。
  旅游点都有其生命周期。每一个以体育旅游为核心的旅游点形成之后,都将有一个由无到有,从有到盛,从盛到衰的演变过程,这个发展过程就是旅游点的生命周期,这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因此,以体育旅游资源为核心而形成的旅游点,其生命周期可划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这个生命周期的长短受多方面影响,一是体育旅游资源的吸引程度与旅游者的主观需求,二是管理者和经营者的规划和经营,三是更新与开发。因此,开发在于利用并延长已形成的体育旅游点的生命周期,并且要不断的开拓新的体育旅游资源。

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容

hvr-big
(一)景点或参观点的具体规划与设计
       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首先应考虑是体育旅游资源的定向,即根据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条件,选择所能开发与利用的体育旅游项目。其次是考虑体育旅游者的定向,即所开发与利用的项目是适合于极限探险、猎奇型体育旅游活动,还是适合于大众化健身、娱乐、休闲体育旅游者的需求。体育旅游不同于一般旅游,区别在于体育旅游活动具有参与性特征,因此,大众化体育旅游资源就需考虑一般体育旅游者的能力,难度太大,危险太高往往会使他们望而生畏。而这部分游客对旅游的基础设施有较高的要求。极限探险,猎奇性体育旅游的活动参与者,他们是旅游的先行者,他们对体育旅游资源的要求是心、奇、险,要有挑战性、刺激性,这样才能满足体育旅游的需求;这部分旅游者对交通道路、旅游基础设施要求不高,但对野外生存、救护、通讯联络要求高。
(二)交通、通讯的可进入性
       体育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形成体育旅游资源与潜在旅游市场之间的空间距离,这是影响资源可进入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开发先要解决的就是能够林夕两者的交通和通讯,这是旅游地与外界联系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实现旅游地内部交通运输的便利。这样才能说端旅游时间上的距离,加强和外界的联系与交往,只有当旅游者能够进得去,留得住,出得来,才能吸引旅游者前去旅游。解决和提高可进入程度,包括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营运安排等。

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的评价及原则

(一)评价的目的

       通过对体育旅游资源的类型、规模、结构、质量、功能、性质的评价,确定体育旅游资源的质量水平、评估在其开发与利用的建设中的地位,以便为新旅游区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已开发的或部分开发的老旅游区改造、扩展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区域体育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为合理利用资源发挥整体效应、宏观效应提供经验,为确定不同旅游地的建设顺序准备条件。体育旅游资源在开发之前,首先因对其进行考察、评价,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开发与利用的价值、吸引力与规模。

  (二)评价标准

        运用体育旅游资源本身具有的性质进行评价,即是否具有美、特、奇、奥、险几个特征。

 美:美是体育旅游资源所含的可令人感到怡神悦性,从而获得审美享受的美感形式。通过分析景观环境与景物的美感特征以及运动美来评定观赏价值,美感的突出程度是决定体育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因素之一。

 特:体育旅游资源项目的独特性。分析区域内的同类项目和可能开发的资源情况,体育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品质,体育旅游活动内容能否标新立异,可给旅游者带来无尽的刺激和欢乐,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民族民俗节日与体育旅游活动,敦煌鸣沙丘的登沙丘和滑沙等。

 奇:奇石体育旅游资源具有的非同寻常的足以体现自然的造化之功或人类巧夺天工的品质。这类景观的形态光怪陆离,奇异多变。具有这种品质的资源常使人陷入迷幻、惶惑、甚至惊惧的心理状态。如曲折而出、奥秘无穷、幽深莫测、扑朔迷离的溶洞探秘。

 奥:这类景观通常为复杂深隐、封闭迷离,或蜂蜜森立、遮天蔽日、溶洞棋布,或一望无际、人烟断绝,或古道古城、迷离神奇等,以此分析对旅游者的吸引程度。如热带丛林探秘或丝绸之路寻古等。

 险:体育旅游资源所开发项目是否具有刺激性和挑战性。面向大众的体育旅游有惊无险,如一般河段的漂流,低坡度攀岩或岩降等。针对极限与探险体育旅游则有惊有险,如长江漂流,攀冰或徒步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等。根据这些项目的难易程度来评定,对地质与地貌险性分析,这类景观形状陡峭,其实险峻,坡度特别大,山脊高而窄,通过这些对体育旅游所开展的活动内容进行评估。



hvr-big
hvr-big

体育设施和旅游设施

培训提供专业服务人员

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首先应考虑是体育旅游资源的定体育设施建设是开展开展体育旅游活动的必备条件。它包括:

1、购置和自制所开展体育旅游活动的设备和器材,如漂流所用的船只、皮艇、皮筏、竹筏,滑雪所用的滑雪板器材与工具等。

2、进行体育旅游活动的安全与保障建设,对线路的安全程度,如漂流的河段水流变化情况与河床情况,水上救生衣及救护人员配备,攀岩的岩石松动情况、安全保险设备。

3、运动场所及配套设施建设,如滑雪场不同坡度与长度的滑道,以及配套上山缆车或或牵引车等。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凡属其主要使用者为当地居民,但也必须向旅游者提供或者旅游者必须依赖的有关设施为旅游基础设施。这类设施包括:

1、一般公用事业设施,例如供水系统、供电系统、排污系统、通讯系统、道路系统等,以及与此有关的配套设施,如机场、车站、码头、停车场等。

2、满足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基本设施或条件。例如银行、商店、医院、治安管理机构等。

旅游服务设施:即那些虽然可以供当地居民使用,但主要宫外来旅游者使用的服务设施。换言之,如果没有旅游者,这些设施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这类设施主要包括饭店、旅游问讯中心、旅游商店、某些娱乐场所等。由于这类设施主要供旅游者使用,因此需根据旅游者需要、生活标准和价值观念来设计建造,并据此提供相应的服务。

游服务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增添或减少旅游资源吸引力的作用。因此,培养具有专业水平的服务人员非常重要。体育旅游在于参与性、刺激性、挑战性,体育旅游者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障碍,他们需要有人帮组自己解疑,这些障碍,这就需要体育旅游人员的专业技术指导服务、安全保护服务、旅游点的景区导游讲解员服务等。


体育赛事旅游资源的优势

hvr-big

体育赛事旅游资源的优势

hvr-big
hvr-big

体育赛事旅游属于传统节事旅游(事件旅游)的一种,与传统的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相比较,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主要有:

第一,更广泛地吸引不同的旅游群体。现代生活的节奏和高强度,令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在为数不多的假日选择能够远离日常生活环境的活动。他们希望体验一下轻松新鲜的环境,渴望回归自然的归属感,同时,也更加注重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改善.那么,将体育赛事作为一项旅游活动无疑能够很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上述要求.当旅游者来到体育赛事的举办地,他们一方面是各项体育赛事的参观者,甚至是参与者,另一方面又是城市的旅游者,并常常超过预期地到达城市周边的旅游景点。多项休闲活动的组合使他们对于目的地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因此能够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

第二,更有效地弥补传统旅游资源的不足。大型的、具有市场号召力的体育赛事,在举办地自身旅游资源缺乏的情况下,也依然能够吸引大量的旅游者.因为此时,观看或是参与到体育赛事活动中,已经具有了相当于传统旅游产品的吸引力,由此而进行的旅行活动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本身就是旅游,其旅游目的就是体育赛事。比如很多古老的城市或是欠发达的地区,在大多数旅游者的心目中,很可能由于长期观念的束缚和自身的旅游吸引力不足而难以成为假日休闲的热点地区。但是大型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却令很多消费者产生前往该地区的旅游动机,也可以说,他们旅游的目的就是这样一场大型的体育赛事活动。

第三,具有很强的旅游后续效应.大型的体育赛事给举办城市带来的旅游效应,不仅仅限于赛事举办期间所创造的效应部分。对于主办城市方来说,通过大型的体育赛事活动吸引各方旅客所带来的信息,往往能够从中发现很多的规律和商机,并由此进行新的旅游产品和项目的开发。一场成功的体育赛事过后,主办方都会根据大量参观者的需求,再进行一些后续活动的策划,不仅将其作为日后吸引更多旅游者的特色项目,同时也为体育节事赋予更多的人文意义.并且通过举办大型的体育节事活动,改善了城市的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了社会环境,为前来参观的消费者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良好印象的形成为日后更多旅游者的到来提供了口碑和可能.这些效应在体育赛事举办期间不能够完全地体现出来,因此,大型体育赛事具有较强的旅游持续和后续效应。

 

       体育赛事旅游是以体育赛事为基础而产生的旅游活动,是指旅游者从异地进入体育赛事举办地而进行的所有旅游活动的过程。它所涵盖的内容小于体育旅游,但又不是几种简单的旅游形式堆砌而成,它包含了体育赛事与举办地结合之后所产生的多种旅游产品的集合,体育赛事旅游特征属性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1.凸显“体育”与“旅游”的主题性

       体育赛事旅游融合了“体育”与“旅游”的双重属性,它与传统的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都有所区别。首先,在于体育赛事旅游突出“体育赛事”这一主题,它由赛事活动而自然引发的,具有较强的休闲性和可观赏性,体育赛事的高水平竞技具备愉悦观众的特性,是吸引旅游者前往举办地的最重要的因素,参与或观看比赛是赛事旅游者的第一动机,是旅游者的第一目的。

       其次,根据“效益最大化原则”,在旅游者已经完成自身空间位移(很可能是远距离空间位移)的情况下,多数人会连带选择其他活动,而旅游是最容易衍生的大众化活动之一,因为大型体育赛事赛前声势浩大的推广活动以及众多媒体大规模的报道,都会极大提升赛事举办城市的知名度,而城市知名度的提高会显著提高举办城市作为人们旅游目的地的机率,不仅在赛事举办期间给举办地带来大量客源,而且对该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积极的影响。

       所以,观看体育比赛与旅游活动相结合,体育赛事引导或诱发游客在当地进行其他类型的旅游活动,它为举办地引来庞大的人流,并与当地旅游产品分享客源,成为集观赛、观光、休闲、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活动,这也是体育赛事所产生的附带旅游效应。

2.深厚的文化吸附性

       体育赛事作为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首先在于它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特征,重大体育赛事总是凸显举办地人文特性,例如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的理念,很大程度上在于宣传一种民族的文化个性。没有文化吸附力的体育赛事是缺乏内涵的.在国内很多带有传统文化特色的赛事,例如:河南国际少林武术节、禅宗少林音乐盛典、杭州传统武术大赛等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赛事旅游更具有独特的吸引力,而这些成功的赛事旅游都离不开文化的因素。

       另外,大型体育赛事举办时,五湖四海的运动员、体育官员、各国的赛事观众等将齐聚一堂,这就为举办城市展示自己的文化特色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旅游文化是最具有魅力和持久生命力的旅游资源,所以一般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通常会伴有大量的专项文化宣传活动以促进举办地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如每一届奥运会期间,各赛场城市举办的一系列文化展示活动,集中展示举办地的特色文化。

再者,一些大型体育赛事的开幕式是举办地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通过各种艺术形式生动地诠释举办地的人文特色和文化底蕴。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对浓郁中国文化元素的展现,以恢弘的气势和独特的民族文化精神深深吸引了世界来宾.这些艺术形式通过现场观众的亲身体验以及亿万电视观众的观赏感受,一国、一地区的文化特色借助体育赛事迅速传遍世界。

      大型体育赛事的文化吸附性还体现在,由于赛事的举办,在举办城市的一些文化底蕴被诠释出来的同时,当地的一些文化遗产还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举办城市的文化品位得到了提升,吸收了更多的现代元素,从而有利于同世界先进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文化吸附性是体育赛事属性更深一层的体现,是体育赛事对举办地影响的进一步作用.这是因为体育赛事举办过后,其所形成的体育赛事文化附着于当地空间之中,创造出体育赛事与本地文化相结合的有形或无形的混合体,如举办地声望的提升、体育场馆对于体育赛事文化的意义传承。

3.效益的高效性与组织的具体性

       赛事旅游活动具有动态性,它在空间和时间上不受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的限制,体育赛事可以作为动态旅游资源来替代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更多的旅游者.但体育赛事作为一种观战类的旅游产品及依附其生长的其他类旅游产品具有时间和空间的不可转移性,本身作为一种短期、定点的组织活动,它所产生的赛事旅游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相对的集中性。一般来说,体育活动或大型赛事都发生在规定的时间及空问,同时伴随着旅游活动而形成的旅游流也就具有了一定的时空局限性,因此短时间内所产生的旅游经济效益显得更为高效。

  作为最大型的体育赛事,奥运会曾让旅游业十分疲软的巴塞罗那成为整个欧洲的第三大度假旅游胜地,让美国的盐湖城成为会展旅游的一个新热点,让澳大利亚政府将8O多亿澳元的旅游收入装入囊中...

  体育观战和大型赛事旅游作为影响极其广泛的旅游项目,不管是奥运会、世界杯还是其他大型体育赛事旅游,其赢利都是巨额的。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例,国家审计署公布了《北京奥运会财务收支和奥运场馆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结果》,公告中说,根据截至2009年3月15日的实际收支数、后续应实现收入和待结算支出的统计结果,北京奥组委收入将达到205亿元.纵观历史,每一次大型体育赛事都给举办国在建筑、交通、市容环境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各种赛事主办国因赛事旅游和观战旅游而获得高额利润.而高效的收益无法脱离具体细致的活动组织,因为,这种自然引发性旅游活动的开展必然要受到比赛的影响,赛事旅游活动的内容、接待安排和目标市场都与比赛情况密切相关.赛事旅游活动的内容应根据比赛的性质、参与者的情况和赛程的安排来具体设计.组织者设计的主题活动大都以赛事活动为核心;传统的观光、休闲项目也需要依据旅游者观看比赛的具体时间、地点以及旅游者的国籍、偏好等个体特征来进行选择和组织;甚至考虑到如果比赛是分轮次进行的,旅游活动的安排还必须相对灵活,以适应每一轮次的胜负结果给旅游者带来的影响。


hvr-big
hvr-big
hvr-big

体育赛事旅游

       我国现有体育理论和旅游学理论还没有给予“体育赛事旅游”统一的科学定义,由于“体育赛事旅游”的概念包含了“体育”和“旅游”2个相对独立的概念,在实践中也涉及到2个独立的领域,因此,对体育赛事旅游的概念探讨和理论分析也应该从双重的视角来定位.从旅游学界的研究角度来看,体育赛事旅游隶属事件旅游的范畴,同时按照体育学的理论,体育赛事旅游又是涵盖于体育旅游范畴之下。

  在我国,较早提出体育赛事旅游概念的是2002年宋书楠在《试议体育赛事的旅游开发》一文中的表述:这种由于到异地参与或观看比赛而引发的旅游活动称“赛事旅游”,将参加这种旅游的游客称为赛事旅游者。赛事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项目,与当前讨论较多的一般会展旅游和体育旅游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

    陈松对体育赛事旅游概念的界定是:以体育赛事为基础而产生的旅游活动,它是指旅游者从异地进入体育赛事举办地而进行的所有旅游活动的过程.

    参考以上概念,本文认为对体育赛事旅游概念的界定为:体育赛事旅游是以体育赛事为引导,带有体育与旅游的双重目的性,并通过多种体育手段达到愉悦身心效果的旅游活动。


       “体育+旅游”还会产生出“体育+旅游+N”的更多可能,从而形成全域化的新产业生态,其想象力是没有边界的,其实践过程却是需要用一点点微小的创新去不断撬动的。

双重需求主导的规划设计方法体系

依托旅游消费进行体育产业的规划  

hvr-big
从世界旅游发展经验来看,廊道是串联旅游节点的重要载体,也是承载跨区域旅游需求的重要载体。在构建“体育+旅游”的发展策略时,可以充分利用旅游廊道来进行体育业态的布局,在业态落地之前,要做好相关体育设施在廊道建设中的全域布局。目前,全国各地的很多地区都在建设生态廊道,这些生态廊道上就可以引进体育休闲产业的业态,比如游泳、水上运动、户外健身等等,根据业态规划再将必要的基础设施(电子支付、智慧旅游、wifi、金融、环境质量发布)植入进去,为体育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体育业态的植入也能够形成新的主题游线,丰富廊道上的全域旅游产品体系。

每年都有大量体育迷会涌入重要赛事的举办地,依托这种体育消费需求,可以设计出新的旅游产品。在没有旅游要素植入之前,单纯地去观赛仅仅是满足了体育消费需求,而如果能够在观赛之外让观赛者去球员的更衣室参观一下,或者跟球员有一次短暂的近距离接触,那么,这样一个观赛的体育产品中就会充满了一些旅游的乐趣,于是,一个符合全域旅游需求的“体育+旅游”产品模型就建立起来了。
hvr-big

依托体育需求进行旅游产品的设计

策略篇

案例篇

  • 新西兰皇后镇
  • 德清莫干山“裸心”体育小镇
  • 中国涞源长城冰雪小镇旅游度假区
  • 中国·涞源太行漫谷山地运动公园总体规划

多层次的全域旅游产品体系不仅仅对应的是多层次的消费者,也对应着多层次的管理运营人才。目前来看,“体育+旅游”的跨界人才是较为稀缺的。单单从体育产业需求来看,就涉及到职业经理人、各类专项运动管理和经营人才、智慧体育软硬件开发与运营人才、体育综合体规划运营人才、体育小镇规划运营人才、体育IP设计人才、体育营销人才。而这些人才在“体育+旅游”的语境下,这些不同类型的体育人才还需要自身具备旅游产业的相关知识,或者能够与旅游专业人才之间实现很好的互动互补。

这种多层次人才体系的培育可以从当地居民开始,在一些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发动当地居民加入到“体育+旅游”的产业建设过程中,对居民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这样既解决了当地就业,也解决了人才困境。否则,如果当地居民参与度不高,就会形成大量游客对居民的挤压效应,居民不能获利,就会选择抵触或者逃离。以意大利威尼斯为例,如此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也没有处理好游客和居民的利益关系,由于游客太多,这里的居民生活成本上升,也没有更高的收入来平衡生活成本,于是大量人口离开威尼斯,50多年来,威尼斯的常住人口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二。因此,将居民培养成“体育+旅游”的专业人才或许是一个较好的全域旅游人才解决方案。

在中国的不同地区,消费升级处在不同的阶段,麦肯锡的《重塑全球消费格局的中国力量》报告显示:中产阶层的增长在中国内陆小型城市的增长将快于东部沿海城市。这也意味着中国内陆小型城市的消费升级与沿海城市的消费升级将带来不同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偏好。因此,各地政府和企业在进行“体育+旅游”布局时,需要针对本地所在区域的消费升级趋势来进行全域化的产业定位和业态选择。比如,在江苏、浙江、上海等沿海地区的体育产业发展速度就较快,“体育+旅游”的投资力度就可以大一些,而新疆、甘肃、宁夏等西部省区,体育产业基础薄弱,“体育+旅游”的投资力度则要与本地体育消费水平相称。

        除了在投资策略上的差异化,品牌上也要形成差异化。不同的小镇可以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发展不同的专项体育业态,形成独特的“体育+旅游”模式。比如一些传统的武术之乡就可以打造“武术+旅游”的模式,而且不可复制,很有竞争优势。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盲目引进国外体育IP,比如引进一些与中国人身体素质和运动习惯不适应的体育项目,这些体育项目在国外很火,但在国内不一定适合中国人的运动习惯。

“体育+旅游”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和旅游需求,有利于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凝聚力和文化竞争力。体育旅游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冬季冰雪旅游、休闲运动、户外营地、徒步健身绿道、体育健身养生、赛事旅游、体育运动公园、体育场馆观光等与体育运动相关的旅游休闲体验以及相关的装备及设施建设,将成为“十三五”时期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闪亮点。

以“旅”兴“体”,培育具备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高能级,精品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需要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作为支撑,如游客集散中心、公厕、标示标牌、停车场等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完善与培育具备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息息相关。

依“体”促“旅”,推出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当下,国内的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尚处于前期阶段,产品集中于以山体、水系等自然景观观赏类旅游为主,而凸显地域性及文化性的民俗体育旅游产品开发不够成熟,受青年人喜爱的较刺激的旅游产品如蹦极、攀岩、滑行等项目更是不足。应以现有的多类型体育项目为基础,拓展体育旅游产品项目,打造体验型体育旅游项目。

“体”旅”融合,打造体育旅游全产业链。在体育+旅游的基础上,加强与文化、水利、林业等行业的合作,培育复合型体育旅游产品。通过体育旅游延伸产业链创造更丰富的旅游产品,增加游客的消费项目。

一是以马拉松为代表的长跑节事,这是本次入选节事活动最集中的一个类型,仅城市马拉松活动就达7个项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各类城市举办的国际马拉松赛事活动每年已经超过三百场,在体育界形成了“城市马拉松赛事”的现象,举办城市通过举办马拉松比赛并与电视直播相结合,是对城市整体风貌的一次集中展示,是一次别开生面的城市旅游营销活动,许多城市举办马拉松赛都很看重这一效应。

二是各类专项体育赛事活动,如汽车赛事的上海F1中国大奖赛、新疆的环塔(国际)拉力赛等;自行车赛事类的环青海湖、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作为山地运动的泰山国际登山节、西藏登山大会等。

三是旅游、体育与文化有机融合,具有我国和各地方浓郁特色的体育节事活动,这些活动是对当地文化和传统民俗的历史传承和集中展示,本次入选的天津海河国际龙舟节、河北廊坊风筝节、内蒙古马术节、武汉国际渡江节、吉林长春净月潭瓦萨国际滑雪节等活动文化底蕴深厚、群众参与性高、精彩纷呈,成为各地体育旅游的盛事。

一是要适应大众旅游和大众体育时代的形势,把体育旅游作为增强全面健康的重要形式,这是保持体育旅游群众参与性的必然要求。如今,“亚健康”的问题日益突出,人们更加渴望健康,体育旅游作为重要的生活方式,有能力为增强人民体质和实现“健康中国”做出更大贡献。

二是强化特色,打造品牌。上百个城市马拉松的现象固然可喜,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自发、无序、重复性、重规模、轻质量等问题,我国还缺少像伦敦马拉松、环法自行车赛以及四大网球公开赛等知名品牌的体育旅游节事,这需要国家统一规划、重点突破,着力在特定类型培育一到几个精品,通过持续加大宣传和市场培育,打造我国的体育旅游精品品牌,逐步扩大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是要始终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努力从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旅游产品,这是彰显中国文化、唱响中国声音的明智之举。近年来,我国各地在龙舟、风筝、那达慕等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体育旅游方面已经取得积极进展,期待今后加大国际化推广力度,在国际体育旅游产品体系中不断增添中国符号。

四是既要推动特定时段的体育节事活动,也要注意引导和借势已经形成相当市场规模的日常体育旅游市场。如,每年国内都有大量球迷穿梭于足球、篮球等市场化程度高的体育赛事的主客场之间,努力为他们做好服务,也应成为体育旅游的工作内容。

五是加强各单位体育设施的开放和各类体育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使这些资源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市民和游客,这是一个已经呼吁了多年的老问题,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许多优质体育资源仍然存在为少数人服务和大量闲置的现象,需要通过体制和市场手段尽快加以盘活,使其发挥应有的效应。


       体育活动作为旅游吸引物的好处是动态变化比较多,基本上每个体育活动都有不同的看点,每个体育活动都有瞬时更迭的动态特征,因为体育活动的吸引力在于每个参与者的个性彰显。而旅游活动相对来说,其吸引力主要是由目的地的景点、演艺、酒店、餐饮、娱乐等吸引要素组成的。这些吸引要素的动态变化频率相比体育活动来说是比较低的。比如一台旅游演艺可能一年才会进行一次节目更新,可是滑雪比赛每次都不一样。体育活动和旅游活动的这种差别形成了一种互补,共同营造出了一个整体的氛围,形成了一个动态多元的吸引物体系,让游客进入目的地之后能够感受到不同的兴奋点。这样一来,游客重复到访一个目的地的概率就增加了,即使游客对一个目的地的风景很熟悉了,但是他会对体育活动的变化有所期待。所以,“体育+旅游”能够极大提升游客对目的地的粘性,形成全域旅游的浓厚氛围。

hvr-big

消费升级引领的差异化发展定位

hvr-big

整体氛围统筹的多元吸引物体系

hvr-big

体验升级导向的多层次产品体系

hvr-big

产业转型驱动的多层次人才体系

hvr-big

“旅游+体育”将成为十三五时期旅游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力

hvr-big

体育旅游节事活动

hvr-big

体育旅游打造要点

在育产品本身的层次很多,一个较为健康的体育产品体系一般包括低频赛事、中频服务和高频健身三大类。在进行“体育+旅游”的产品体系构建时,可以对体育产品进行分层,对旅游产品也进行分层,然后再进行不同层次之间的交叉组合,这样就可以形成全域化的产品体系,满足不同人群、不同时间段的诉求。比如,“赛事+旅游”的产品体系就可以主打低频的中远程人群,而“健身+旅游”的产品体系就可以主打高频的近程人群。

中国体育产业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大资本在争抢高端体育资源,纷纷布局顶级体育旅游项目。这就造成了在一些体育资源条件好的地区拥有非常密集的资本投入,比如在冬奥会的政策利好下,北京周边就兴起了很多冰雪小镇。而另一方面,则是大量碎片化的资本在一些条件不太好的地区布局体育产业。这样的发展现状是必然规律。所以,条件不好的地区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布局中低端的“体育+旅游”产品体系。而条件好的地区则可以在资本助推下进行高端产品体系的布局。

而且,全域旅游产品体系的打造并不一定要引入大资本,资源禀赋不好的地区也可以利用小投资做出富有特色的产品。比如意大利有一条徒步道很有名,叫“爱之路”,这条徒步道上挂满了多姿多彩的爱心锁,带给了无数游客甜蜜的旅行记忆,成就了“徒步运动+旅游”的经典之作。再以海南澄迈为例,2016年在澄迈举行的磨房200公里群众骑行活动给当地绝大部分酒店带了良好的100%入住率,同时也带动了捷安特公司的骑行驿站实现了骑行补给、维修等方面的盈利增长。

其他专题